找到相关内容260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后秦大译师鸠摩罗什——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三

    苻坚被姚苌所害,自己就据凉州称王。  罗什在姑臧停留了十七年,无事可做,他就顺便学习汉语,了解汉地的风土人情,这对他后来的译经事业有一定的帮助。后秦弘始三年(401),罗什被接到长安,住逍遥园,受到秦主姚兴的敬重。 罗什到达长安之后,不久即开始了他的译经工作。他的译场,规模很大,参加者有僧 、僧迁、法钦、道流、道恒、道标、僧睿、僧肇等八百余人。当时的长安,可以说是人才济济,中外高僧云集一堂,...

    方 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5652335.html
  • 释道安对佛教的贡献——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七

    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。  第二、为译经编目录。从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到东晋,已近四百年,翻译的经典已不少,但是未有一本目录。道安有监于此,乃开始收集资料,编辑成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经录,取名《众经目录》。此书虽已不存,但从僧祐《出三藏记集》中,仍可窥见其梗概。道安以后,各种经录的出现,无不是从道安得到的启发。  第三、为经作注释。道安以前的译经,文字晦涩难懂,多数译经重质不重文,基本上是...

    方 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5852339.html
  • 隋唐佛教史

    废止北周毁佛政策,下诏修建寺院、重整经像、设「五众」及「二十五众」宣讲佛教义理,更以大兴善寺做为译经的中心,计其一生致力于佛教的推广,所度僧尼达五十多万人,修建寺院三千多所,立塔一百一十座,写经十三万卷...的热潮。   隋唐佛教因有帝王的护持,得以迅速发展,其兴盛繁荣表现在许多方面,如译经、著述、艺术等,尤其中国化佛教宗派的成立,更是重要的特色之一。   在译经方面的成就:隋朝在短短三十多年中,共译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696067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法僧三宝》(2)

    含经》的重要影响。   第十三课 译经事业   佛教发源于印度,东传中国,大放异彩,主要得力于经典的汉译。由于佛典的翻译流传,带动佛学的研究风潮,开创出中国八大宗派蓬勃发展的新风貌,并且丰富了中国文学创作的内涵,为中国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。这也说明中国在哲学思想上,早已有了深厚的基础,才有发展的条件。   中国的译经事业起源于东汉,发展于六朝,大盛于隋唐年间。有关中国佛教的译经事业发展历程,可分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651970.html
  • 洛阳白马寺隆重举行印乐法师升座庆典

    译经者有十二人,共译出佛经二百九十二部,三百九十五卷。洛阳以及白马寺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佛经翻译道场,也是中国译经最多的译经场所。  白马寺唐代时规模宏伟,香火隆盛。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予以重修,大体上奠定今...

    新华网

    |白马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11/1930551886.html
  • 护国道安寺将启建道安国师诞辰祈福法会

    增一阿含经》、《三法度论》等。且提出“五失本、三不易”之谈。为后来的译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道路。   魏晋沙门依师为姓,姓各不同;道安认为“大师之本,莫尊释迦”,凡佛信徒应以释姓为姓,自此方有沙门姓释...长安五重寺,时年七十四.观师一生为法忘躯,译经二十五部,二十九卷之多。   地 址: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彰仪村护国道安寺   电 话:029--85995006 ...

    佚名

    |法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3/08185821100.html
  • 佛教先传入广州所起的历史作用

    定制。由于广州港日臻繁荣,中外佛教交流中心由交趾转至广州城。据有关典籍[8],安息国(今伊朗)高僧安世高,是南抵印度越海至广州才北上洛阳译经的,传说在建宁中(约170年左右)译完35部、41卷佛经,被...270)到广州译出《十二游经》一卷。西天竺高僧迦摩罗,从太康元年(280)起,在广州城西最早建起三归、王仁寺;天竺高僧摩罗耆域,于永熙元年(290)携贝叶经来广州,在王仁寺增设译场译经。天竺居士竺难提...

    易行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4549007.html
  • 被历史遗忘的大师:西域佛学大师鸠摩罗什

    典籍。在唐朝,一共有八家著名的佛教宗派,其中的六家都是因鸠摩罗什法师的译经而建立的。现在,已经感受不到这些经典的力量以及佛教宗派的影响,但是在当时,在姚秦时代一直到清朝,所谓的中国文化里,无论古代哲学...中国的汉语言,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人的心智和生活。尤其是唐、宋、明时期的文学、以及宋、明时期的理学等都受到这些经典的影响。可以说,没有鸠摩罗什法师的译经,中国文化将是另外一个样子,什么样子呢?肯定是没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2650340.html
  • 略说偈颂

    言简意赅, 类同于诗。汉译“偈颂”,与中国旧体诗的发展密切相关,亦是译经大师们照顾本土信众、读者的一种善巧方便。翻开中国诗史,唐代之前, 多为四言诗、五言诗;唐代及其后, 则以七言诗为盛。 因此,译经大师们尽量采用时人喜闻乐见的形式,以契众机。旧译时代,只有四言、五言偈,并无七言偈,如《四十二章经》、《妙法莲华经》等;新译时代(唐代)则不乏七言偈。   偈通常由四句组成,每句...

    月悟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1154135.html
  • 论南北朝的佛典翻译

    南北朝时期译经的最大特点是部类多,译者多,分别超过其前后时代的总和。这直接反映了当时内外文化交流的加强,佛典流通渠道和翻译场点的增多。  早期佛教的义学活动中心,从东汉末年就分南北两地,北方以洛阳为中心,南方以建业为中心。但佛教的传译通道,则主要是经西域,进河西走廊,传人内地,所以敦煌也是译经重镇。东晋以来,少数民族内迁建国,在北方又建立了一些新的译地,象姑臧、长安、邺城就是。特别是在南方,由于海上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4666098.html